读书笔记
今天终于把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读完了。这部分给我很大启发的是《治班警示钟》,这一部分内容细致分析了五种“有瑕疵”的班主任处理问题的方法,其中第三、四、五处理方式也是我不自觉犯的错误。看了这部分内容,我确实有必要认真审视自己的教学管理。
第一种是“妥协式”。我觉得自己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学生犯了错误后,并没有依照班规进行相当的处罚,而且带有商量的语气进行风轻云淡的批评,现在想来,其实没有多少教育效果。自己却浪费了很多时间。
第二种是“先大棒,后面包”。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我觉得自己问题缺乏五种果断的气质,说话有些啰嗦,发了一通脾气之后,却没有坚持自己的原则,这种行为,本质上是一个和事佬,不但对学生的习惯养成埋下祸患,而且也很容易带坏自己的情绪。
第三种是“随意威胁式”,细想起来,我也经常在班里各种发狠,后来兑现的少之又少,因为当时撂下狠话的时候,自己处于一种情绪宣泄状态,由于把话说得太狠,等自己冷静下来后,发现根本无法实行,如果硬着头皮去实行对学生的惩罚过重,搞不好会由此生出诸多事端,最后一般是不了了之,自己打了自己的脸。这必须会影响一个班主任的威信。
我觉得,做一个班主任一方面要有“温度”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机会关心觉得,尽自己能力去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但在原则问题上,没有必须解释太多,否则一个老师可能无法竖立自己的威严,这对班级管理会带来很多挑战。最后班主任面对的可能是一个吵闹混乱的班级!
所谓“当断不断,必受其乱”,作为班主任,一个班级的主要管理者,我们要有自己的威严和原则,建立学生的规则意识,对原则的敬畏意识,这个过程可能是艰辛、曲折的,但对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