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网络泛娱乐主义对青年价值观的冲击

论坛 收藏分享 网络泛娱乐主义对青年价值观的冲击

  • 该话题包含 0个回复,1 人参与,最后由田 振田 振 更新于 2月前
正在查看 1 个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26288
    田 振田 振
    管理员

      1.迎合性推送遮蔽主流价值观崇高精神

        在流量为王的资本逻辑和技术赋权下,主流价值观的内容以及理性观点有可能被边缘化,造成主流价值观话语式微,青年群体陷入价值迷失的困局和信仰缺失的迷茫。

        首先,历史虚无化。网络泛娱乐主义为了吸引流量,以“歪曲”“猎奇”等为卖点,不顾是非曲直,随意剪辑、拼凑、歪曲历史事件,颠倒是非、篡改史实。其次,审美媚俗化。在网络泛娱乐主义的影响下,低俗化、媚俗化内容不断被泛化,崇高精神被消解,个体主义取代社会价值,社会审美趋向低俗化。最后,价值离散化。在资本和流量的裹挟下,网络泛娱乐主义传播隐含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错误思潮,影响着网民的价值观,网民更加关注个体利益,沉迷于娱乐狂欢中,使得价值观进一步陷入虚无困境。

      2.去中心化传播削弱主流价值观引领力

        在算法推荐等技术的助推下,泛娱乐主义在网络空间中与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不良思潮深度耦合,势必削弱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力和影响力。同时,智能场域中的个体都成为传播的话语主体,信息传播格局由传统的“中心一元化”向“去中心化”转变。网络被泛娱乐主义信息所覆盖,崇高精神被消解和分化,从而导致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力被削弱。

      3.去理性化生产消弭当代青年主流价值空间

        泛娱乐主义在网络空间的盛行,增加了青年群体的被异化程度。在这一娱乐狂欢景观中,当代青年的精神空间被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感性情绪充斥。在资本的操控下,各种“炫耀性消费”被视为潇洒不羁、身份彰显的标志,人的主体性和理性被消弭。理性批判能力下降的青年成为网络泛娱乐主义的接受者,他们沉迷于大量碎片化、娱乐化的文化符号消费品,在消费狂欢中迷失了主体性。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5年4月9日网络首发《智媒时代网络泛娱乐主义对青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及破解路径》朱志鹏 文)

    正在查看 1 个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 哎呀,回复话题必需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