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指向孩子心灵的教育迫在眉睫

论坛 收藏分享 指向孩子心灵的教育迫在眉睫

标签: 

  • 该话题包含 0个回复,1 人参与,最后由田 振田 振 更新于 2周前
正在查看 1 个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26290
    田 振田 振
    管理员

      苏霍姆林斯基提倡要对学生进行“对别人的痛苦反应特别敏锐”的教育,而我们现在缺乏的正是这种教育。

      我坚持认为,对学生来说,一定要有一个让他们持续表达爱的机会。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求学生无中生有地“献爱心”,而是要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边需要关心的人。我之所以强调“持续不断地表达爱”,是因为那种短暂的应景式的“献爱心”活动很难真正培养学生关怀他人的情感与责任。

      投入生活的每个人不仅应是出色的劳动能手、巧匠、物质财富的生产者,而且也应当是一个真挚热情的、富有同情心的人。一百多年前,别林斯基就说过:“我们会成为木匠,会成为钳工,会成为工厂主,但会不会成为一个人还是个问题!”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生活,这恰恰就是最重要和最困难的问题所在。

      苏霍姆林斯基希望每一位教育者能够“使儿童当别人需要时总是表现出自己的同情心:对某人怜悯,对某人爱抚,对某人保护,对某人关心,为某种原因而焦急不安,为某件事而悲伤”。而且这种培养应该是自然的、常态的、生活化的。我们培养的人本来就应该是拥有敏锐心灵的人,这样的人能够通过观察他人的眼神或细微的表情洞察其内心情感。这才是真正富有人性的人!如此细腻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中小学管理》2024年第4期 李镇西 文)

    正在查看 1 个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 哎呀,回复话题必需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