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创建论坛回复
-
作者帖子
-
教育,不是点的工作,也不是面的工作,而是一种立体工作。正如不能盲目夸大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对学生的影响一样,影响学生的因素也是立体的。很多班主任听了名师的讲座后,回去就试验,试验的结果往往是失败的。因为把整个带班体系的立体行为抽成块来模仿,肯定是要失败的。借力是一样的,也不是一个点的借力,或者一个面的借力,它需要多向的借力平台,班主任应该努力创造更加广阔的借力平台。
成功也可能是失败之母。这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个体自我不能很好地把握眼前与长远的关系,只满足于当下的点滴收获,而忘了还有更远的路要走。对群体的成功来说,基本上遵循的是“成功是成功之母”,而不是“成功是失败之母”。但在教育中,如果仅仅把成功当作成功本体,那么成功趋向成功的效度就会降低很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有一种天然的自我展示趋向。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取得一点儿成绩和一点儿成功的时候,往往会迫不及待地展示出来——通过展示获得别人的认同,进而增强自我的自豪感。
班主任既然没有资格也不应该自以为是地去引领学生,我们就应该为学生搭建多样化平台,让学生时时刻刻、快快乐乐地动起来。这既可以让班级基本平安无事,又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灵魂得到舒张。如果搭建了这样的动起来的平台,您用不着班规,因为学生没有那种犯错的闲情;您用不着班干部,因为每个学生都在忙碌着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您也用不着担心教育效果甚至分数,因为活动能最终给人以尊严——有了尊严就会有维护尊严的动力,您担心的分数之类的东西,学生就会自觉地追求;一旦学生自觉地要分数了,分数就会自然而然地来。
创意:校园寻宝活动 将校园作为一个寻宝场地,在校园内隐藏一些带有教育意义的小物件或谜题。学生分组寻找,找到后需要完成与物件或谜题相关的小任务,如分享一件校园历史故事或者分享对某种道德品质的理解。这种校园寻宝活动将教育与游戏相结合,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小任务的设计,还可以渗透品德教育、历史文化教育等多种教育内容。
创意:亲子角色互换体验活动 组织亲子之间进行角色互换的活动,学生扮演家长,家长扮演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双方要体验对方的生活和学习状态。亲子角色互换体验活动是一种创新的家校合作方式。它能够让家长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彼此,增进亲子关系,并且也有助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辛苦和期望。
班级规则制定与执行方面
1. 创意:契约式班级规则
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规则,以契约的形式呈现,明确违反规则的后果和遵守规则的奖励措施。例如,对于课堂上遵守纪律的小组成员,可以给予小组积分,积分可兑换学习用品。
契约式规则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规则转变为主动参与规则的制定者,提高了他们对规则的重视程度。同时,奖励和惩罚措施的明确性也有助于规则的公平执行。
2.规则执行中的“无批评日”
每周设定一天为“无批评日”,在这天即使学生犯了小错误,也采用积极引导的方式,鼓励学生自我改正。
传统的班级管理往往注重批评,而“无批评日”则是一种积极的转变。它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和信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自控力和自我纠错能力。
书中提到文化墙不应只是简单的奖状张贴和优秀学生事迹展示。可以设置“梦想星球”板块,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梦想,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光胶囊”板块,每月让学生放入一封信给未来的自己。
这种设计打破了传统文化墙的单调模式,将学生的梦想、成长历程等融入其中,使文化墙成为一个充满生命力和情感的班级角落。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和自我反思能力。班级口号不是由班主任指定班级口号,而是通过小组讨论、全班投票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创作。并且在每个学期根据班级的发展情况重新创作或修改班级口号。
共创班级口号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文化的构建中来,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而且定期修改也体现了班级文化是动态发展的,能够适应不同阶段学生和班级的需求。本次理解最深的是《班级管理金点子》,作为一名新手班主任,对孩子的惩罚措施比较单一单调,但是本书中的几个惩罚措施让我很受起发,比如公开道歉,倡议书,心理剖析报告,唱一首歌,或者是绕操场跑几圈等实用性很强。后面还有关于对学生的表扬的,其中说到一点,就是给家长写表扬信,我认为这种做法是最能体现孩子的价值感的一种方法,这种做法也给家长很大的信心,同时也让家长有荣誉感。在以后家校沟通和家校共育以及需要家长配合的时候,相信家长也会全力支持学校的工作。
-
作者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