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创建论坛回复

正在查看 15 个帖子:1-15 (共 38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回复至: 《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第五次共读导引 #26285
    田 振田 振
    管理员

      回复至: 《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第四次共读导引 #26276
      田 振田 振
      管理员

        第四章是本书的精华部分,“破解教育无效之谜”是本部分的重中之重。这部分内容每个方面都有实操意义,特别是对没有带班经验的小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我觉得最有价值的内容有三个部分,一是现实偶像学习,一是班级歌曲,一是心境朗读。其实这些方面,每一个班主任都多多小小地做过一些,但系统地去做,才会有效果。作为班主任,我们平时时间紧张,大部分没有系统地思考过德育系统化的问题,所以,大部分只是“应付”着学校的各种安排,这种被动的劳动,对教育效果来说,有作用,但不会有明显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建议大家好好看看。

        回复至: 《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第三次共读导引 #26240
        田 振田 振
        管理员

          不得不佩服《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这本书真的抓住了班主任工作的痛点,一天到晚忙碌,工作没有成绩,真是身心俱疲。我觉得事必亲躬是我的最大问题。

          第三章提到的这个故事,让我受益匪浅:同时治理一个县宰,巫马期“工作十分努力,披星戴月,废寝忘食”,把单父治理得很好。宓子贱“终日鸣琴,身不下堂,日子过得很滋润”也能把单父治理得很好。当两个人进行交流的时候,宓子贱的总结非常精彩:“我们的差别不在身体,而在工作方法。你做工作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可是事业那么大、事情那么多个人力量毕竟有限,努力的结果只能是勉强支撑,最终会伤害自己的身体。而我用的方法是调动人的工作热情,事业越大可调动的人就越多,调动的人越多事业就越大,于是工作越做越轻松。”

          当然,就我现在的班主任工作现实情况而言,如果想悠闲地治理班级而且能把班级治理好还是有相当困难的,但作者提倡的这个思路是对的:“一个懂得借力的人,远比只知道死干的人轻松得多,所以有人说“智慧的人是用三流的本事做一流的事,用别人家的水浇自己的田,自己不花一分钱”。教育也一样,很多老师兢兢业业,但不一定给孩子们留下什么那些“不务正业”的老师恰恰被学生记住了,为什么呢?努力与借力的区别而已。何况,当教育走到今天,不借力,就不可能做好真正的教育。”

          此时,我想到魏书生老师,他从来没有批改过一份作文,而且他有几十上百个社会职务,常年不在家,他却能把班带得很好,这绝对说明,做老师和班主任,我们起码可以靠管理而不一定是事必亲躬,一样可以把工作做好。我觉得魏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自己系统的做法,而且他们的为人处世思想和哲学也会很大程度上感染学生。

          当然,要做一个不瞎忙的班主任,一定不是照抄别人,这一方面要广泛学习,辛勤思考,另一个也要多想注意,解决现实的困难。

           

           

           

           

           

           

           

           

           

           

           

           

          回复至: 《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第二次共读导引 #26218
          田 振田 振
          管理员

            第二章核心内容:班级自主管理体系的构建

            1.  核心理念:制度替代人治

            作者强调,班主任的“瞎忙”往往源于依赖个人权威或临时性管理,缺乏系统性制度支撑。

            关键观点:班级管理应通过“可复制的制度”而非“班主任的个人能力”来实现,让规则而非班主任成为班级运行的“主角”。

            2. 自主管理体系的四大支柱

            (1)岗位分工精细化

            将班级事务拆解为具体岗位(如卫生监督员、图书管理员等),通过“岗位招标”或“认领制”让学生主动承担责任,明确职责边界。

            例:设立“节能委员”负责关灯关电,“信息委员”整理班级通知等,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2)班干部培养策略

            班干部不是“管理者”,而是“服务者”和“示范者”。

            通过定期培训、轮岗制度(如“值日班长制”)让更多学生体验管理角色,避免权力集中与官僚化。

            (3)规则共建与动态调整

            班级规则由学生讨论制定(如班规公约、奖惩制度),并在实践中根据问题迭代优化,增强学生的规则认同感。

            例:针对自习纪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安静公约”并互相监督。

            (4)问题解决流程化

            建立班级问题的标准化处理流程(如矛盾调解三步法、卫生整改机制),让学生学会按规则解决问题,减少对班主任的依赖。

            3. 班主任的角色转型

            从“救火员”转变为“设计师”和“支持者”:

            设计制度:搭建班级管理的“操作系统”,确保规则清晰、权责明确。

            提供资源: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工具(如沟通话术模板、冲突调解指南)。

            适时干预:仅在学生无法自主解决时介入,避免越俎代庖。

            4. 案例与实践启示

            通过“班级法庭”案例,展示如何让学生通过模拟法庭辩论自主处理同学矛盾;

            通过“岗位述职会”案例,说明如何让学生定期总结工作、接受班级评议,强化责任意识。

            核心观点总结

            “制度是解放班主任的第一生产力”:完善的制度能减少班主任的随机性劳动,使班级管理从“人治”走向“法治”。

            “信任学生,才能成就学生”:通过赋权与引导,学生能在自主管理中培养责任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班主任的终极目标是让自己‘无用’”:当班级实现自主运转时,班主任才能真正回归教育本质——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

            第二章延续了第一章“从管控到培育”的理念,提供了具体的实践路径,帮助班主任从“忙乱”走向“高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想。

             

            回复至: 《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第一次共读导引 #26169
            田 振田 振
            管理员

              第一章内容介绍:

              梅洪建的《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第一章主要围绕班主任工作中常见的“瞎忙”现象展开,分析了传统班主任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转变思维、优化工作方式的核心理念。

              第一章核心内容:

              “瞎忙”的根源

              作者指出,许多班主任陷入“忙而无功”的困境,根源在于传统的“管控型”管理模式。班主任往往通过事无巨细的干预、强调权威与纪律约束来管理班级,导致自己疲于应对琐事,学生却缺乏自主性与责任感。

              传统模式的弊端

              过度控制:班主任包揽班级事务,学生被动执行指令,失去成长机会。

              角色错位:班主任成为“救火队员”或“保姆”,陷入重复性劳动。

              效率低下:强调“人盯人”管理,消耗大量精力却难以培养真正的班级凝聚力。

              理念转变:从“管控”到“培育”

              提出“培育-发展”理念,班主任应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而非“控制者”。

              关键策略:

              赋权学生:建立班级自主管理体系,让学生参与规则制定与事务管理。

              搭建平台:通过主题活动、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自我教育与成长动力。

              文化浸润:用班级文化(如共同价值观、仪式感活动)替代硬性规则,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案例与启示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说明如何通过“放手”激发学生潜力。例如:班主任减少对卫生、纪律的直接干预,转而培养班干部团队,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核心观点:
              “班主任的忙,本质是对学生能力的不信任”:过度干预会抑制学生成长,真正的教育应通过赋权与引导实现“不教而教”。

              “忙要忙在关键处”:班主任应聚焦于搭建机制、营造氛围、提供资源,而非陷入具体事务。

              这一章为全书奠定了基调,强调班主任需从“体力消耗型”转向“智慧引领型”,通过改变工作思维实现高效育

              田 振田 振
              管理员

                第九辑内容:“学生成长的核心就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但我们“需要协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我给学生算命》,实际是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优劣的判断,并在学生认识到问题后加以鼓励。《做一个具有行动力的巨人》,为了激发学生的自我审视,15道自测题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最后,老师回归到学生平时的学习不良表现上,可以说是卒章显志。

                《“卡”住你的自留地——创意卡片用力自我激励》,“自我跟踪卡”帮助学生梳理了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给自习课一个出口——创意管理内化自我挑战》本文提到了“微信本”大致是在自习课时间学生无声交流的一种方式,由学生自己绘制的“临时出门卡”,每次只有两人使用,外出厕所,透气、讲题,但节课每人只有一次机会。临时记录卡有专门人管理和记录。

                第十辑内容:《考试也需要礼仪——纪律规范考试习惯》中的《考试仪礼条约》通过“考前”“考中”“考后”注意事项,培养学生善良良好的考试习惯,非常实用。

                《考关培训新弹唱——创意培训增强考试技能》即考前三天的心理调整。《考试一针“强心剂”创意安慰预防考前紧张》首先号召家长参与到孩子的考前准备上。然后是考前2+3,对孩子的考试心理进行梳理和指导。“考前六必治”小提醒带来大效果。“积极动作三板斧”小姿态酝酿大热情。“考中激动清醒针——创意梳理考前浮躁”,后面是对中考的一系列习惯与心理的辅导,都是很系统化内容,完全可以用来指导高考。

                 

                田 振田 振
                管理员

                  直面问题 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步

                  《解压情绪方程式》《学习动力微创意——发现强大的自我》这两个问题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但我们长长会忽略,特别是前者,不同的学生面临不同的压力,表现是不一样的,班里的学生在压力作用下,也不会是同时爆发,所以常常会被班主任忽略。《解压情绪方程式》这些方法倒是大部分老师才能想到,因为没有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就不会去做下面的工作,也就失去了一次助力学生成长的机会。一个细心的班主任,一定会及时发现学生的状态,并做有针对性的工作,一起加油吧!

                  田 振田 振
                  管理员

                    《早恋处理微创意》和《干部培养微创意》这两个部分都在班主任工作中极其典型。

                    前者的实操性很强,特别是让学生用一瓶水调制出爱情的颜色,然后通过交换颜色,含蓄地告诉学生青春和感情的美好与纯洁,不容亵渎,提醒学生要自爱。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总结反思,然后老师引用名人毕淑敏、弗洛伊德、路遥等有关爱情的话加以总结和引导,最后通过家长写给有关青春、爱情的书信巩固效果。这套组合拳把认知与预防较好的结合起来,应该能收到不错的效果。后面还有打造“男神”“淑女”等引导学生的成长,通过《我的青春不迷茫》青春期公益讲座,一次由学生组织的咨询活动,既帮助了他人,也教育了学生自己。接下来是对“失恋”的引导,以热点“王宝强婚姻”谈“优雅地离开”,对学生教育不可谓不深。

                    第六辑,从班干部的职责、称谓、日常活动、自我总结等,在各种活动中引导学生的表现欲望,责任担当,并一步步助力班干部快速健康地成长。

                    我自身觉得,对于班级管理,关键并不是多少妙招,而是你真正地用心用做了,收到了一定效果,特别是做一个系统的工作,做一些未雨绸缪的事。没有远虑,必有近忧。这才是班级管理非常重要的。

                    田 振田 振
                    管理员

                      看完了第三辑和第四辑,其中《四渡赤水出奇兵——创意处理化解长期迟到问题》里面有一个让学生把经常迟到学生的板凳搬到门口的情节。这觉得这种做法对学生还是一定敲打作用的。现在班里迟到问题并不太严重,但有两个“特困生”让我非常苦恼。我觉得,我可以从这篇文章中获得一些有效的做法。以前听说,学校的老师把瞌睡学生的凳子拿走,我觉得这种做法还是不错的。
                      当然,我们关注学生瞌睡问题,不仅要关注这种现象和行为,还要注意产生瞌睡的原因:身体不适,情绪低落,不思进取,玩手机等等。这个时候我忽然想到李晓亮书记转述过宁玲玲老师的话:“孩子上课困成那样,肯定是在宿舍玩手机了。”今天一个经常瞌睡的学生的家长告诉我,孩子中午不休息看手机。我只知道这个孩子学习动力不足,而且因家中事情情绪比较低落。真的没有到他会玩手机。这个时候我也想起另外一个女生,也是经常瞌睡的学生。我记得她的家长告诉我她学习到很晚才睡觉,结果白天学习没有精神,经常睡觉。看样子,我还要和她谈谈,也和家长沟通一下,以便更快地解决上课瞌睡的问题。

                      田 振田 振
                      管理员

                        第一辑《“倒金字塔”认识法》;第二辑:《学猫步》和《学长见面会》

                        《学猫步》是对瞌睡的学生惩罚办法,形式新颖,寓教于乐。最后由老师引到学生一日常规的遵守上。《学长见面会》体现了班级文化的一种传承、接力,让往届学生现身说法比老师的唠叨效果要好上好多倍。咱们学校特优、精英班有给高三学长送祝福的传统,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第一辑中的《“倒金字塔”认识法》确实一个不错的方法。以前我真没有太在意学生之间的快速认识,但今年发生的几个事让我感觉,一个温馨的班集体学生健康成长急需的环境。

                        学生小刘,在班里学习成绩中等,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家长反映自从上了高中后更加沉默。只有在周末或放假回家后,与初中的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才会表现出快乐的样子。作为班主任,由于成人的视角,我们觉得只要给孩子创造安静的学环境就行了,但青春期的孩子,他们需要老师和学校给他们更多情绪价值,一个健康的学生不能只是一个只会学习的机器,现在我才能真正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前天班里一个宿舍的两个学生因晚上说话被政教通报,我了解了一下情况,原来同宿舍里的小王,因想家在床上哭,两个同学连忙劝慰,但不巧的是这里宿管正好走进来,他们两个就这样被通报了。这件事,我有点震撼:一是一个男孩子只是因为想家就在宿舍里大哭,这和他平时阳光活泼的一页大相径庭,二是我翻了一下这个学生的资料,原来他是单亲家庭,作为班主任,我感觉对这个孩子的关心确实有点少了,没有尽到一个老师的责任。

                        总而言之,老师陪伴学生的时候毕竟是以督促为主,只有同学之间才是正直的陪伴与交流,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班级一定会最大限度地缓解学生由于升学、学习、家庭等原因造成的心理压力和消极情绪,这对一个班级,对一个家庭和学校都是非常值得期待的结果。

                        田 振田 振
                        管理员

                          三、第一周阅读进度

                           

                          田 振田 振
                          管理员

                            二、书籍简介

                             

                            《班主任微创意:59招让班级管理脑洞大开》是一本聚焦班级管理创新的实用指南,由资深班主任吴小霞撰写。全书针对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常见的难题,如纪律松散、学生动力不足、师生沟通不畅等,以“微创意”为核心,提出了59个低成本、易操作且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旨在帮助班主任跳出传统管理模式的桎梏,用趣味化、人性化的方式激活班级活力。

                            书中创意覆盖班级管理的多个维度:从开学初的“破冰行动”到日常班规设计,从后进生激励到班干部培养,从家校沟通到班级文化建设。作者将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通过游戏化、情景化、互动化的策略重构管理场景。例如,用“班级银行”模拟经济体系激发学生责任感,以“情绪漂流瓶”化解青春期心理矛盾,借“夸夸卡”增强学生自信心。每个创意均以“问题分析+案例呈现+操作步骤”的逻辑展开,既提供具体方法,又传递教育理念,强调在轻松氛围中实现育人目标。

                            该书语言生动活泼,案例真实鲜活,尤其适合新手班主任或渴望突破管理瓶颈的教师。它打破了“严管高压”的刻板印象,展现了教育的智慧与温度,为班级管理注入“脑洞大开”的创意灵感。

                            回复至: 2024-2025新年寒假安全教育课件 #25935
                            田 振田 振
                            管理员

                              课件在此!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能查看附件。
                              回复至: 伴侣晚一点没关系,一定是对的人 #25932
                              田 振田 振
                              管理员

                                伴侣晚一点没关系,但一定要找到对的人。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能查看附件。
                                回复至: 《班级管理智慧案例精选》第四次共计导引 #25928
                                田 振田 振
                                管理员

                                  读书笔记

                                  今天终于把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读完了。这部分给我很大启发的是《治班警示钟》,这一部分内容细致分析了五种“有瑕疵”的班主任处理问题的方法,其中第三、四、五处理方式也是我不自觉犯的错误。看了这部分内容,我确实有必要认真审视自己的教学管理。

                                  第一种是“妥协式”。我觉得自己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学生犯了错误后,并没有依照班规进行相当的处罚,而且带有商量的语气进行风轻云淡的批评,现在想来,其实没有多少教育效果。自己却浪费了很多时间。

                                  第二种是“先大棒,后面包”。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我觉得自己问题缺乏五种果断的气质,说话有些啰嗦,发了一通脾气之后,却没有坚持自己的原则,这种行为,本质上是一个和事佬,不但对学生的习惯养成埋下祸患,而且也很容易带坏自己的情绪。

                                  第三种是“随意威胁式”,细想起来,我也经常在班里各种发狠,后来兑现的少之又少,因为当时撂下狠话的时候,自己处于一种情绪宣泄状态,由于把话说得太狠,等自己冷静下来后,发现根本无法实行,如果硬着头皮去实行对学生的惩罚过重,搞不好会由此生出诸多事端,最后一般是不了了之,自己打了自己的脸。这必须会影响一个班主任的威信。

                                  我觉得,做一个班主任一方面要有“温度”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机会关心觉得,尽自己能力去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但在原则问题上,没有必须解释太多,否则一个老师可能无法竖立自己的威严,这对班级管理会带来很多挑战。最后班主任面对的可能是一个吵闹混乱的班级!

                                  所谓“当断不断,必受其乱”,作为班主任,一个班级的主要管理者,我们要有自己的威严和原则,建立学生的规则意识,对原则的敬畏意识,这个过程可能是艰辛、曲折的,但对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在查看 15 个帖子:1-15 (共 38 个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