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创建论坛回复
-
作者帖子
-
利用小小的本子,可以做大大的事情,班主任只要每天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碰撞,就可以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问题、班级可能发生的事件、每个人的思想动态等,这样就可以做了学生的贴心人。当心灵真的贴近心灵的时候,教育就可能产生奇迹。
读下来感受很深,我们平时通过作业、可见谈话等多种形式与学生沟通交流,但是都没有留下痕迹,如果有专门的本子,甚至可以准备一个手账本,长此以往,或许有更多的收获。
教育即成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就说明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成长。研究表明,任何一个孩子内心都有向上的欲望,都有向上的内在驱动力。老师不能规范学生长成什么样子,但老师可以给学生搭建适合他们成长的舞台,可以给他们的成长提供动力。
作为班主任,当您把自己放低,真诚向家长借力时,您就更能在家长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家长也更能替您出主意、想办法。而一旦班主任把自己当作主导者,就会非常累。把班级的诸多事务交给家长,可以让家长切身体会到班级发展的步骤、方向,让家长成为班级事务的策划者、参与者非常重要。
当教师和家长的关系处理好了,班级事务的处理和班级工作的开展就会顺畅许多,给家长一个主人翁的身份,班主任放下了教师的身份,和家长成了朋友。
教育有一种手段叫迂回,问题出现了要尽量避免直接扑向问题,而要找到一个边缘存在,通过这个边缘存在来激活学生,因为任何一个学生的内心都有向上的欲望。而发现边缘存在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这个学生先动起来。只要能动起来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收获,感受到收获就能够让学生拥有自豪感,而自豪感就是一个人继续前行的动力。
第二次看这本书,有些不一样的感受,也许是这几年班主任工作给了我新的认识。
教师的生活视野和思维视野都是有限的,相对而言,教师接触到的不是“社会”生活,而仅仅是学校生活,这也就形成了教师“学校化”的生活视野和思维视野。这样的老师,恐怕难以培养具有宽广视野甚至国际视野的现代化人才。教师的自身特征和知识视野不足以做人类灵魂工程师。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存在,自然每个人都会有自身的缺陷,一名教师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缺陷,却要用自己的形象或者自己理想的想象来塑造学生的生活,那么这些学生或许不是教育所追求的相对完美、全面发展的学生。
《给自习课一个出口》有感:
在以往的认知里,自习课往往被视为“安静的学习时段”,学生们被要求保持绝对安静,独立完成作业、复习功课。一旦有人打破沉默,便会被视作破坏纪律。这种刻板的模式,虽能维持表面的秩序,却在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给自习课一个出口”,是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尊重,同时也需要教师提前制定明确的规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同时加强巡视监督,及时纠正不良行为。
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目前及未来教育个性化的需要,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必经过程,我们只有不断探索多样的策略来与之适应。
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承认问题的存在,直面问题是关键。
学习是学校生活的主旋律,学生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得性无助,甚至丧失学习信心和学习热情的现象。需要教师用创意来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让学生找到内在成长的方向,补给成长的动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打造班级的核心管理团队,让每个部门都有中流砥柱极为关键,对于部门负责人,可以“公开竞选”。每届学生几乎都是公开竞选班委会,为何有时候得心应手,有时候会觉得个别班委差强人意?班委成长需要时间,老师的培养,同学们的监督也是不可替代的力量。
班干部的选拔仅是第一步,后续的培养、监督、修正、评价等机制都需要改进,这样才能真正地创建一支具有创造力、学习力、执行力的精英班干部队伍。
家校合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家校合作的根本目的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形式,反而会让家校合作产生“教育干涉”“责任转嫁”等负面效应。一学期一次大型家长会,把本学期学校开展的活动、孩子们的成绩、获奖的同学,及孩子们的书画、科技作品以展板的形式展示。让家长们明白孩子在学校除了学习,更多的是在奋斗中体验生活、享受生活。
家长会本是老师、家长、学生都不太喜欢的活动,但是如何设计如何进行,既动员了学生又吸引了家长,而且实际解决了家校共育问题。
《班主任微创意》
这本书是第二次看了,第一次已经过去两三年了,再次读到里面的一些章节还是深有感触,作者深爱学生、文笔流畅,有逻辑有感情娓娓道来。<逐梦作业大展台>,从制作作业海报、疏通反感情绪、出台评委规则、推行作业过程优化、检查日常化等等环节,对学生假期作业的认真程度、字迹工整程度,让作业检查有一定标准逐渐规范,有分数有层级。晒作业分数计入德育考核、开学总评并记入颁奖典礼、针对每日总负责人,需要评出“最佳点评引路人”。
读书笔记
2025.01.15
随着学期末的到来,这本书也接近了尾声,《班级管理智慧案例精选》洋洋洒洒看了近两个月,收获颇丰,今天再次读到张生老师的《正确运用写检查》,仍然对我触动较大,虽然张老师是小学老师,但他的见解和策略放在高中生身上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学生都会多多少少犯一些错误,老师们经常会让学生自我检讨,写份检查,但对于检查书的本身却不太在意,最后可能就在学生的敷衍下教育过程终止,并未起到警示作用。看了老师的文章,我尝试让犯错孩子写《情况说明》,说明后有学生自我反思,写的过程中,让孩子对整个事件进行复盘,自我总结得失,易于被孩子接受,也更容易起到教育作用。
这本书虽然告一段落,但在路上的我们还需要读书,需要学习,需要坚持,与学生共同成长。
2024.12.30
师生共处时间很长,相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矛盾,而对于矛盾的处理和解决就显得至关重要。魏强老师在《师生矛盾巧处理》中对于师生矛盾的解决办法有总结前人经验,也有自己的创新和发展,很有借鉴意义。“喝”、“哄”、“吓”、“诈”以及“察言观色”。“喝”虽然粗暴,但不一定简单,而且在关键时候能起到非常显著的成效;“哄”,与前面的呵斥比较起来显得和风细雨,更易接受,以细致鼓励为主;“吓”,利用制度喝纪律威慑约束违纪的同学;“诈”更讲求技巧,对话艺术,但也能获取更多真实的信息。但在实际处理问题过程当中,我们班主任仍然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刚柔并济,尊师重教也尊重学生。
《班级管理智慧案例精选》读后感二
2024.12.16
这几辑读下来真的是收获颇丰,硬货满满,可操作性很强,甚至有了跃跃欲试的感觉。尤其是郑立平老师的《班级管理金点子》,因为这篇文章专门去了解了郑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的班主任工作做得风生水起,充满艺术性。班主任工作因人而异、因班而异,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需要有创新性的措施,从小处着手,长期坚持。比如“表情管理员”,我们一直都知道,班主任工作做久了面相都会发生改变,变得严肃刻板,却很少有人去想如何改变这种现状,郑老师这种做法,看起来是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发生了变化,实则是对整个教育理念的改革和创新,使整个班收益。弹性的惩戒措施也是不小的创新,犯错误的学生可在适度范围内选择可接受的惩戒方式,体现了教育的人性化,也加大了惩戒措施的可实施性。
读书笔记
张卫香 2024.12.08
《班级管理智慧案例精选》前三辑有12篇文章,短小精悍又发人深省,每个案例都有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印象最深或触动最大的当属第三辑中的《学生不愿意当“官”怎么办》,我所带的班级在新高一开学之初也面临了班干部选择的难题。学生初来乍到,刚由初中升上来,环境陌生略显胆怯,而对于班主任,这又是几十个陌生的面孔,能力和性格短时又捉摸不透。刘海龙老师就用了所谓“四字方针”,逐渐化解,一诱二激三推四逼:讲述经历,让学生知道担任班干部的好处,进而主动要求担任班干部,此为一诱;巧妙利用语言和行动来“激将”,效果更胜“请将”,此为二激;有些学生能力强威信高,仅仅因为缺乏信息,需要适时“推”一把。班委会成立后,班主任应给予适时指导和点拨,促进其快速成长,并能够各司其职。
-
作者帖子